坎昆升级作为接力以太坊上海升级的核心论题,受到了整个以太坊生态的关注,这次升级也会为以太坊带来许多新的改进和功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猜测。
- 坎昆升级究竟会如何影响以太坊的可扩展性?
- EIP-4844 改善 L2 运作机理是怎样的?
- 除了 EIP-4844,还有哪些提案值得关注?
- 分层与模块化会是公链发展的终局形态吗?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邀请到了 ChainFeeds 创始人潘致雄、EthStorage Tech Lead Qiang、Nothing Research Partner 0xTodd、登链社区发起人Tiny熊一起探索这些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各位如何评价以太坊升级之后整个网络的质押率、价格变化和LSD赛道的发展?
0xTodd
先给大家同步下数据,以太坊总量现在是1.2亿左右,有近2000万参与了 staking,粗算下来全网有1/6的以太坊进入到了 staking 里。
第二个有意思的数据是退出和进入 staking 的时间,在上海升级之前,很多人预测上海升级之后会有大解锁,事实上这个大解锁只是在完成升级之后的两三周比较多,现在基本已经肃清掉了,你如果现在想去解锁,差不多等两天就行,刚上线那会需要等十几天。但是有一个数字反过来了,那就是你现在想要去做 staking 需要等待的时间,现在排队等待激活的节点有3万多个,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做 staking,你需要排队10来天,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所以说现在参与staking的热情是越来越高的。
第三个数据是收益率,归功于最近的 meme coin 的火热,最近7天以太坊平均GAS差不多是98Gwei,而在之前还只有15Gwei/16Gwei,众所周知,现在以太 Gas一部分会转给矿工,一部分燃烧掉,过去跑以太坊 staking,如果没有接 MEV 那么差不多就是4%左右的APY,如果接了MEV能够到5%,但最近收益率尤其是前几天的 meme coin 最火的时候,能到8%甚至9%,现在市场冷静下,还是能够达到7%。
第四个数据是质押率的发展,说实话目前大部分普通可POS公链的 staking 比率都很高,差不多都在60%以上,夸张一点能有90%,虽然不能期待以太坊质押率能到60%以上,但我觉得30%的比例是足够保守的,那也就是说30%×1.2亿=3500万以上的ETH进行质押,所以说以太坊型市场规模至少还有一倍以上的空间。
TinyXiong
验证者数量、质押率等数据直观感受上看变化不大,上海升级之后,验证者数量确实是增加了一点,4月12号之后可以取款,但存款也有相应的增加,弥补了取款部分的资金。
另外,说一下我的感受,因为我是ETH个人验证者,在接下来我可能会退出,因为如果选择质押服务商,APY可以有6%,sole个人验证者则只有4%,远低于专门做质押的服务商,因为质押服务商可以把收益的一部分再重新质押,所以收益率会高很多。
我觉得可能会有更多人像我这样,原来是个人验证者,之后会把他的资金取出来加入质押服务商,个人质押非常麻烦,所以我觉得这些变化是有利于质押服务商的。原本他们没有退出机制,现在有退出机制后,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但我觉得质押率不太会像其他POS链那样高,因为ETH的流动性比其他POS链 token 利润要高,它的资金是有需求的,尤其是很多POS项目方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代币都是质押起来的,而以太坊还跑了很长时间的 POW,所以代币比较分散,我觉得未来以太坊质押率涨到20%左右就很难涨得动了。
Qiang
首先,之前做 Solo home staking 质押的这些人,因为早先没有流动性,资金被困在里面,虽然可能有不少获利,那这次支持提款后他们可能会先退出来,然后有一部分资金会在退出后再去质押,但是不通过这种 Solo home staking 方式,比如说通过 LSD,所以基本上先出后进,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另外,我们分析质押率,我觉得还有一点需要去考虑,ETH的反馈机制,随着质押率升高,整体的收益率会下降,如果质押率达到30%/40%,收益率降到3%甚至更低的时候,staking 还有多大吸引力,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一个是合规因素,因为现在大家对 staking 的以太坊到底是合不合规,大家是存疑的,至少在美国或者说机构大资金的介入这一块会有顾虑,如果说这块疑虑扫清的话,这会对以太坊质押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能给大家科普下坎昆升级的主要内容吗?它能为以太坊生态带来哪些改进?
潘致雄
坎昆升级完整的名字是 Den-cun 升级,它包含了协议层和共识层不同的升级内容,根据上两次的开发者会议来看,现在已经确定了4个 EIP 提案,还有一些 EIP 也会考虑囊括其中,但进度没那么快,之后可能还会增加或减少一些。
因为以太坊每次升级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不可能每次都把一些相对大型的升级都放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就比如说这次放了一个 EIP4844 的大型升级,那留给其他提案的空间就会相对少,其他的升级就会相对轻一些或者只做准备,而不会涉及功能性特别强的东西。EIP4844是下一次坎昆升级非常重要的功能性调整,升级时间以太坊基金会说是下半年,但根据过去的表现也可能是明年。
4844具体在做什么事?原来ETH的各个L2,其实是想是利用了以太网作为数据层或者说DA层,并计算的步骤放在L1之外,ZK/OP Rollup 这类L2其实利用的是以太坊上一个叫 call data的字节码,但它并不是专门为了L2而设计的数据格式,它只是复用了现有的标准,把字节码用在了这些事情上。但是以太坊开发者是想得非常清楚的,他们未来一定要做数据分片的,数据格式的定义以及分片的方案,其实都是有垂直优化空间的,考虑到垂直优化,4844或者说 Pro-Danksharding 就是一个起始点。
原来的这些数据是存在以太坊执行层 call data 的一个字段里,但 Pro-Danksharding 引入了一个新的数据格式,这种数据格式根据现在的标准其实应该算是外挂在共识层上的,它独立于执行层之外。当它挂在共识层的时候,整个链的设计、调整、开发量其实也非常大。当数据专门挂在共识层之上,就可以为这些数据做一些特定的方案,首先它的数据标准不一样,第二存取的过程不一样,第三数据的有效期也不一样,这些方案加在上面就能让4844做到扩容,挂载数据量大小就能达到不同的扩容效果,所以说4844算是未来 Danksharding 以及数据分片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先把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定义完之后,未来才能更好地做数据分片。
其他几个提案我也简单提一下。EIP6780,停用 SELFDESTRUCT 操作码,本质上是因为SELFDESTRUCT 会带来比较多的周边问题,但都是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参考之前 Vitalik 发布的以太坊路线图,停用 SELFDESTRUCT 也是单独列出来的,它有一个向上和向下的延伸,向下延伸的话,这个是未来能成为 EVM 终局的一个前置步骤,另外,只有当我们把停用 SELFDESTRUCT 和做一些其他的 EVM 的小优化,算是清除技术债之后,以太坊基金会还会做一套叫 Verkle tree 的方案,把世界状态以及数据结构做一些优化。
还有一个提案叫EIP1150,直译成中文叫瞬态存储,它也是一个比较技术的提案,它里面提到了一个场景,可以让原来的 ERC20 的交易从多笔变成了单笔,在用户体验上做一些升级。此外,EIP6475 把原来的序列化标准换成另外一套新的标准,为未来 Pro-Dankshardin 引入的一套交易标准,但和用户体验可能没有这么大的直接关系。
Qiang
我稍微去做一下延展,跟大家去分享下为什么 EIP4844 data Blob 会比 call data 方式要便宜。现在 call data 是能够被执行层直接访问的,但是 data Blob 不能,执行层只能访问它的一个KZG 的 commitment,会对以太坊的全节点来说,这就相当于这部分的计算量和世界状态会有节省。
之所以说这个是转为 Rollup 设置的,是因为这些 data blob 全节点存储时只会存储一个月的时间,当全节点不用去存储这些 data 的话,会大量节省整个网络的存储开销,这也是为什么Blob 会更便宜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在进入 Pro-Danksharding 后,data Blob 其实也不在会全网广播,会用另DAS的方式在子网里广播,这样能够支撑更大的向上传输数据的带宽,比如现在一个blob大概有250k或500k的传输,到了 Danksharding之后可能会有一个blob32M的存储。
三、在EIP-4844方案中,Blob作为一种新引入的交易格式很早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Blob证明采用的是KZG承诺,你能简单介绍下KZG承诺与Blob背后的运行逻辑吗?Blob的实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tinyxiong
KZG 是一个多项式承诺方案,简单理解就是判断一个元素时候在集合里,通常指的是交易是否包含在一个区块或者blob里面,原来我们通常会用默克尔树做承诺证明,KZG相比它会有更好的一些优势。
说Blob的运行逻辑前,我们可以先聊一下L2的扩容,L2扩容主要是把计算执行从L1拿出来,以减轻L1的压力,但是它又要让L2去获得L1的安全,怎么办?Rollup的方案就在L2执行了一些交易之后,把它打包一起作为 calldata 发到L1上来。打包的交易以太坊并不会去执行它,要不能就起不到扩容的效果,它的作用仅仅是用于欺诈证明的挑战时才用到,仅在证明时候才用的到,但是把这个数据放在执行层成本是很高的,L2的交易成本90%以上都是因为要把交易发送到L1。
在4844后,Blob 的数据过一段时间是可以删掉的,它的成本更低。在执行层平均一个区块是不到100k的,在共识层一个 slot 可以到1M,如果以后有更多分片可以达到32兆,所以它会有更大的数据空间去存放这些数据。由于 L2 存放在L1的数据是不做执行的,相当于是浪费了执行层上的空间,所以4844就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格式(blob)放在 slot 里面。而blob 的数据会把一个KZG的承诺放在执行层中,所以执行层拿到只是包含了所有交易blob的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数据很小,原来需要把很多数据从打包放在执行层上,现在不用了,仅需要把这些数据的一个承诺丢上来就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L1的数据空间压力,至少是扩容到10倍以上,这样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他就可以大大的减轻在L2上的交易的成本。
Qiang
我介绍一下所谓的承诺是什么意思,如果对 Merkle tree root 比较了解的话,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另外一种hash。如果不了解,通俗的说就是不管你有多大的一个数据,我都可以用一个32个字节或者48字节来表示这些数据,然后做一个包含性的证明,在里面去挑选一块数据生成一个证明,如果我有承诺的话,就可以用这个承诺来证明这段数据确实在我生成承诺的那段数据之中,总的来说它就是一个可以用于包含性证明的数据摘要。
KZG 的 commitment 相比 Merkle tree root hash 也有一些更好的性质,比如说 KZG 的commitment大小是48字节的,包含性证明的大小是OE的大小,如果证明多段数据,它依然是OE大小,这对于像以太坊这种对数据量要求非常在意的case就可能选择KZG这种更好的方式。
然后关于DA,大家其实可以把 data blob 当做以太坊一个新的 data layer,在这个 layer 上的数据是临时存储的,而且它有一个叫 data gas price,它跟平常我们看到 call data gas price是独立的,单独去计费,这就导致他们成本会更低。
四、以太坊Rollup的上链成本中,交易的存储成本是非常大的一部分,EIP-4844会给这部分带来哪些影响?DA层会如何赋能ETH以及L2?
0xTodd
现在,我们去看以太坊基金会或者以太坊核心开发者,能够看得出来以太坊现在对于主链的扩容没有太大的追求,你很难期待再过两年以太坊主网TPS变为每秒150笔,现在整个以太坊把扩容希望放在了 Layer2 上,以太坊希望把 Layer2 费用降得很低,所以在坎昆升级中我们可以看到4844。
最近主网Gas涨了, Layer2 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Layer2 的费用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执行的合约长度 × 以太坊主网Gas × 系数,Layer2 本身的原理就是把比如100笔交易压缩成一笔,再上传到以太网主网上,所以只要主网Gas一贵Layer2 也会跟着一起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以太坊共识层上外接一些“硬盘”,也就是blobs,以后这些数据就不用直接传到主网上了,而是传到blob上,于是与主网的拥堵程度脱钩了。
EIP-4844 对以太坊主网来说,稍微会让以太坊主网轻松一点,原来的L2数据不用上传到上面,但不会对以太坊TPS有本质上的提升,重点还是赋能L2。原计划是让L2的费用降低100倍,但实际效果可能没有这么好,不过即便是降低10倍,那么一笔操作也能变成了几美分,这样竞争优势也就上来了,4844之后,面对一个安全性如以太坊、性能如polygon的L2,可能会吸引大量资金的回流,这部分资金本质也是以太坊主网性能不足外溢出去的,资金回流到以太网社区,回流到L2之上,是一个一荣俱荣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以太坊充满了信心的重要原因。
Qiang
具体分析一下4844能为L2带来多少存储成本的优化。现在L2费用成本的90%都是向以太坊提交 call data 的成本,所以优化L2的费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优化它的存储成本,存储成本又分两个维度,Gas与Gas price。
从Gas层面来说,现在 call data 一个字节是需要16个Gas,4844之后可以降到一个Gas,降低了16倍。从 Gas price 维度来说,4844 后的 data blob Gas price 起始单位是1(而现在的以太坊主网是10的9次方),它是独立计费的,随着网络的使用情况上下调整,只有一个Blob达到250KB数据的时候才会调整 Gas price,现在统计是Arb目前是需要上传的数据是14kb,op需要上传的数据是13KB,所以说现在的数据量还远远没有达到4844设计的门槛,所以,一开始我们可能看到的 Gas price 只有个位数。
另外,我觉得存储成本的调整对于现在的明星L2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此前,zkSync 与 StarkNet 和 Scroll 有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 zkSync 声称他们的方案要比 Scroll 要好,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其上传的存储数据size更小,因为现在90%成本都是在存储成本上,所以他们觉得他们方案更优。但是等到4844之后,如果存储成本占的比重下降,是否还会这样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还有其他不同L2的技术选择会呈现怎样一个表现,这也是一个需要去观察的事情。
五、目前,以太坊L1开始朝着数据结算层的方向发展,而L2 Rollup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层,整个趋势都是向着分层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你们如何看待这种趋势?模块化会成为公链发展的最终归宿吗?
潘致雄
我觉得垂直和专业化一定是一个趋势。比如MEV,随着 Flashbot 把这个市场摆在台面上去研究,结果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捕获内层的价值,所以垂直和专业化一定是到某个阶段之后的趋势。早期以太坊是一次性把很多组件放在一起,那时候没有扩容需求,但如果认为扩容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计划,就有必要把不同组件单独拿出来优化。
分层和模块化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成立的,以太坊和 Celestia 算是站在模块化方向的前沿,他们的路径有一些技术选择上的不同。ETH 肯定想要实现高吞吐量,就需要更大的区块空间和带宽的扩容,要实现这两点有一个前提,就是不牺牲去中心的条件下,所以可以把以太坊看做一个数据层,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数据层的效率提升,执行层的效率能力就可以慢慢结果出来。
执行层和数据层关注和优化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执行层更注重的是让执行的速度更快,或者开发者体验更好,数据层关注数据怎么更好的分发、传输,其实以太坊很早就意识到了上面这些问题,所以很早他们在研究团队上也是分了很多团队的,大家各自研究各自不同的话题,比如说共识团队会研究共识算法和单插槽的终局性,执行层团队会研究开发相关、EOF等等。
站在以太坊角度来说,我只关注我这个链怎么把各个模块做的更好,站在 Celestia 或者是整个区块链的视角来看的话,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泛用型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些可组合的插件,把不同链的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
六、Re-staking 作为以太坊发展的一个新支线,各位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前景?重质押对以太坊生态的发展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0xTodd
现在以太坊staking如果接入了MEV那么APY大概是7%,这是一个几乎没有风险、没有回撤的收益,如果谁手里还只是持有普通ETH现货,其实每年的机会成本是7%,这就是损失。当大多数人都把闲置的ETH质押后,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以太坊这个世界的融资成本突然就达到了7%,这和最近的美元加息有点类似,美元加息后很多人就不去投资了,他仅仅去投资如国债、存银行,很少去做风险投资。
如果我们把以太坊看成一个国家,ETH就是这个国家的货币,那么它也面临着和上述美元一样的情况,当这种保守的投资形成后,其实投资欲望就会降低,那这个事情受损的是谁呢?比如说 Uniswap 的流动性,我们以ETH/USDC为例,如果在 Uni V3 的LP区间选择保守一些,年华能10%出头,而且要看链上的活跃程度,而同时期在AAVE等借贷平台以太坊几乎是没有收益,可能会有零点零几个点,如果不做量化不信任CeFi,这时为追求更高的生息,就会推着去做LP,因为没有更好的收益渠道。但现在如果你做以太坊staking,不用承担无常损失、没有回撤也能有稳定7%收益,那去做 Uni LP 的动力就会少很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以太坊的链上活跃度与创新,那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 Re-staking。
Re-staking 就是说本来你是以太坊上的验证者,存入的以太坊本质就是押金,那么我的押金能不能干点别的呢?需要做验证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说预言机、跨链桥,Re-staking 本质就是让以太坊的验证者去做一个兼职,反正你的押金也放在那了,你可以去给预言机提供喂价,如果你不好好干活,就把你的押金罚掉,Re-staking 在我心中是一个很好研究方向。
但是我唯一担心的点是,如果你去做 Re-staking,你得搞清楚谁给你发的“工资”,以太坊年化 7%收益是以太坊和所有使用以太坊用户所付 Aas 来支付的,但是如果你去 Re-staking 跨链桥它能给你多少“工资”呢?你要知道所有的APY都等于分子除以分母,现在 ETH staking 的分母非常的大,所以说 Re-staking 这个方向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但是你要指望通过 Re-staking 协议让收益从现在的7%上升到14%这种,可能性不大。最后也是希望整个以太坊网络的经济活动,不要受制于5个点、6个点利率的影响,能够继续繁荣,蓬勃的向上发展。
Qiang
在用户角度来说,Re-staking 可以说一肉多吃,从项目产品角度来说,Re-staking 可以让新的协议可以去提升它的安全,原来做协议如果想去寻找他的验证者,其实没有那么容易,那现在EigenLayer 做了这样一个架构,这对新协议来说是一个很好借力的点。
其实 Re-staking 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东西,像是 cosmos 有一个叫 share security 的概念,也是类似 Re-staking 的一个做法,我们都知道 cosmos hub 是 cosmos 生态里面最大的一条链,但他们的 Token 没有太多用途,然后他们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 Token 除了给 cosmos hub 质押外还可以去给另外一条新链质押,然后可以享受那条新链增发的 Token 收益,这和Re-staking 非常类似,往前推其实比特币 merge mining 也是类似的概念,你除了挖比特币之外还可以挖其他 Token。Re-staking 发展得看新协议能给大家什么样的收益,像是 merge mining 其实除了比特币其他的 Token 的收益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很多矿工并没有参与,所以,Re-staking 能不能很好的融合发展,这也还有待市场去验证。
七、未来你还会关注哪些以太坊EIP提案?为什么?
潘致雄
提几个我最近关注比较多的点。一个就是EOF以太坊对象格式,这应该会是4844之后最重要的以太坊执行层上的升级。年初差点在上海升级中上线,然后延期到了坎昆升级之后,这是对开发者非常重要的东西,原来的开发者是把一个智能合约直接编译成一套可执行的字节码,EOF在将这套智能合约编译成可执行的代码中,有个前置结构,这个结构里包含了一些特定信息,比如版本号、一些额外加入的东西,那未来可能会对可升级合约或可升级EVM有一个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些目前没有具体EIP,但是我觉得未来也会影响以太坊的进展,比如说以太坊L1上的 ZK EVM,这套方案可能会给以太坊执行层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第二就是PBS相关的一些事情,这件事我觉得之后是有很大的炒作空间,目前 MEV 利用交易排序捕获了很大的价值,当以太坊去实现了PBS和MEV-Boost这两套方案之后,以太坊L1就可以捕获更多手续费之外的价值,在1559的基础上以太坊会在这些收入的基准值上烧掉更多的以太坊,然后以太坊通缩的量就会更大,但这套方案可能也还有一个以年为单位的开发进度。
Qiang
我提几个比较小的EIP,第一个就是提到过的 EIP-1153,它引入了临时的存储,能够让大家去使用 Dapp 和 Rollup 的时候大幅度降低使用的开销。这个 EIP 背后推动的是 Uniswap 和 optimism 团队,他们做过统计,一旦这个EIP生效后,能够节省大家使用 Uniswap 和 optimism 大概几百万美金的开销。另外 Uniswap 和 optimism 团队为了推进这个提案,已经帮助以太坊把这个实现都做完了,包括以太坊各个客户端的实现等等,所以这次坎昆升级考虑一定要把这个1153放到里面去,就是因为已经没有太大工作量了。
另外一个小EIP叫 EIP-2537,这个是有可能进坎昆升级的,它引入了一个新的椭圆曲线BRS-12381,这个曲线实际上已经被用到了现在的以太坊共识层,但是执行层还没有用,现在很多ZK 项目也都在用这个曲线来做一些的操作,一旦以太坊把这个引入进来后,会对将来在以太坊上做ZK应用、ZK Rollup的团队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0xTodd
我们目前最关心的就是MEV这个方向。这类升级直接涉及到一个分蛋糕的问题,其实你看原来以太坊POW矿工到之后转POS后,整个市场都没了,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洗牌,所以往往涉及如何分蛋糕的技术升级,它背后一定都能催生出一个非常高倍数的这个项目。其次,就是刚提到的PBS,这个是与MEV相邻的话题,以太坊将来会走向越来越模块化,出块的人就负责出块,打包人就负责打包,当把这些角色都分得清清楚楚的时候,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玩法和机制出来,这里面也是有很重要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defidaonews.com/article/6817698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